《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论述摘编》(14)

2023-05-17

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

33

      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要加强种质资源、耕地保护和利用等基础性研究,转变育种观念,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和重要创新领域取得突破,将科研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在山东东营考察时的讲话(2021年10月20日、21日),《人民日报》2021年10月23日

34

      古人说:“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对这个问题,我一直高度重视、反复强调,但占用耕地乱象仍屡禁不止。比如,一些地方以生态建设之名占用基本农田大搞绿化造林、挖湖造景;一些地方借农业结构调整之机占用大量良田挖鱼塘、建养殖场、种花卉果木;一些地方在耕地占补平衡中弄虚作假,搞“狸猫换太子”;一些地方放任乱占耕地建房,农村一户多宅、超标占地现象普遍。从最新的国土调查结果看,全国耕地面积比十年前减少了一亿多亩。如果任由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十八亿亩耕地红线还怎么能保得住?十四亿多人饭碗还怎么能端得牢?农田就是农田,只能用来发展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用途管制,规范占补平衡,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推进撂荒地利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农田必须是良田,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分类改造盐碱地,努力建成十亿亩高标准农田。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中央要和各地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严格考核、终身追责,确保十八亿亩耕地实至名归,决不允许任何人在耕地保护上搞变通、做手脚,“崽卖爷田心不痛”!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2年3月6日),习近平《论“三农”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331-332页

35

      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在四川考察时的讲话(2022年6月8日),《人民日报》2022年6月10日

36

      提产能关键还是抓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要坚决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坚持良田粮用大原则,良田好土要优先保粮食,果树苗木尽量上山上坡,蔬菜园艺更多靠设施农业和工厂化种植。治理“非粮化”政策性很强,要统筹考虑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保障、农民增收的关系,留出一定过渡期,加强政策引导。要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尽快提出落实办法,该拿的钱要拿到位,建设质量和管护机制也要到位,确保建一块成一块。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22年12月23日),《求是》杂志2023年第6期

37

      推进农村改革,必须保持历史耐心,看准了再推,条件不成熟的不要急于去动。对涉及土地、耕地等农民基本权益特别是改变千百年来生产生活方式的事情,一定要慎之又慎,牢牢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22年12月23日),《求是》杂志2023年第6期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电话
  • 留言
  • 位置
  •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