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品牌建设 >>市场行情 >> 2021年湖北省小麦市场分析预测报告
详细内容

2021年湖北省小麦市场分析预测报告

时间:2021-05-25     作者:湖北省粮食局   阅读

一、生产情况

据相关部门初步调查,今年我省小麦播种面积较去年有所扩大,单产持平或略减,预计总产仍高于去年。目前,我省小麦已进入收获期,据市场反映,近期部分地区早熟新麦恰遇降水天气,加上赤霉病影响,新收小麦水分大、不完善粒超标、呕吐毒素较高,致使小麦质量不佳。随着收割的大面积展开,后期天气情况仍将是决定小麦产情的关键因素。

从全国来看,今年冬小麦播种面积恢复性增加,主产区一、二类苗比例大多超过90%,比上年同期提高510个百分点,丰产有较好的基础。新麦收获期只要不出现极端恶劣天气,今年小麦将再获丰收,面积、单产和总产量有望实现“三增”。从我们实地调研走访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产情情况来看,产区3-5月积温普遍偏低,湿度大,病虫害相对增多,对小麦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但总体来看,近三年来,2019年产量、质量最好,2020年属于正常丰收年景,2021年略次于去年。

                                                  (数据来源:湖北省粮油信息中心)

二、前期市场走势特点分析

(一)麦价走势先涨后稳。今年来,我省小麦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春节前,市场总体表现强势,受玉米价格上涨带动,加之疫情散发使得各流通环节囤积粮源氛围浓厚,小麦需求量增加明显,推动麦价大幅上涨。监测显示,截至1月末,国标三等小麦收购均价达2539/吨,同比上涨229/吨,增幅达10%。节后,一方面,为稳定市场,国家适时提高交易准入门槛,有效遏制麦价的上涨势头;另一方面,企业库存充裕,而终端需求持续疲软,市场购销清淡,加上玉米行情转淡,饲用替代预期减弱,麦价小幅下跌后持续稳中偏弱运行至2485/吨附近,上下波动幅度不超过10/吨。

                                                      (数据来源:湖北省粮油信息中心)

(二)饲用消费激增,供需紧平衡局面加剧。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5月对小麦2020/21年度供需平衡表的预测显示,全国小麦产量为13425万吨,比2019年增加65.5万吨,增幅0.49%。预计2020/21年度国内小麦消费总量为14727万吨,比上年度增加2559万吨,其中:饲料消费及损耗为3800万吨,比上年度增加2250万吨,增幅145.2%。年度供需缺口304万吨比上年度的结余1607万吨减少1911万吨。

去年以来,玉米价格上涨迅猛,玉米/小麦价差快速扩大,庞大的政策性小麦有效填补了玉米饲用缺口。这一情况类似玉米临储高企时的2017-2019年,天量的政策性玉米库存补充市场,从而掩盖了市场新增供应与需求间的缺口。临储小麦在经过去年四季度和今年前两个月的规模性成交,结转库存快速下降,托市小麦调节市场的能力明显减弱。据统计,2021年以来,国家临储小麦累计投放6787.7万吨,实际成交2756.3万吨,同比增加2217.9万吨。截至5月中旬,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4900万吨左右,同比下降4000万吨。考虑到近年来玉米加工业(饲料加工、深加工等)产能的迅速扩张推动玉米价格本年内仍将继续保持强势,使得玉米和小麦价差修复短期内难以完成,预计今年新麦流入饲用领域仍较为可观,2021/22年度我国小麦供需出现缺口情况料将持续。不过受稻谷去库存力度加大,进口玉米及高粱、大麦等玉米替代品供应充足影响,本年度饲料企业使用小麦的数量可能有所减少。

(三)省内加工企业商业库存处于历史高位。受国内玉米供需缺口凸显影响,小麦作为替代性粮食品种价格随之跟涨。在市场普遍看涨后市的强烈预期下,我省多元化市场主体纷纷入市争抢粮源,建库囤粮惜售心理较强,形成了以市场为主导的活跃的购销氛围。在此大背景下,与往年相比,无论是粉企还是小麦市场的新主力军饲料企业,亦或是大小贸易商普遍拉长建库周期,加大了原粮库存量。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我省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小麦商业库存24.15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1.5万吨,增幅90.9%

三、后期市场展望

市场预期已成共识,新麦高开、托市难以启动已无悬念。但后期走势充满变量因素且相互交织影响,使得今夏小麦市场化特征凸显。其中,影响未来麦价走势的主要因素包括北方麦区产情、多元市场主体间博弈、政策调控介入时机及玉米/小麦价差变化。

(一)北方产情决定了年内小麦供需基本面,进而影响麦价起伏。2021年,国内小麦种植面积的稳中有增使得总产还是有保证的,即使当前南方部分产区小麦受前期雨水影响质量较差,但仍可流入饲用领域,而这本身就是在预期内的,不会对总体格局造成颠覆性影响,仅仅推高了区域内达标粮源采购成本。考虑到去年年末以来,政策性粮源库存向企业商业库存大量转移而非完全消化,供需面并未达到市场分析的紧张程度。若北方小麦产情乐观,当可有效缓解市场情绪,麦价快速上涨的势头或将受到压制。若收获期主产区出现大范围灾害天气,小麦数、质量受到较大影响,市场焦虑情绪蔓延,加之炒作资金推波助澜,麦价将保持当前快速上涨势头。从前期北方产区调研情况看,尽管部分地区存在小麦扬花分蘖期低温寡照、积温不够及病虫害等问题,但在防治工作到位的情况下,整体形势较好,丰年可期。

(二)多元市场主体间博弈更趋“白热化”,将推动麦价阶段性波动频繁。市场收购主体主要包括各级储备企业、面粉加工企业、饲料加工企业。销售主体则包括贸易商、农户。在麦粉价差收缩至较为极端的状况时,不排除部分粉企业务向贸易端转移。当前,随着北方麦区产情不断涌现,各地收储企业陈粮拍卖高溢价成交及新粮采购竞价不断刷新高点,粉企陈麦收购价格攀升,在市场信息叠加影响下,多元主体对后期麦市走向普遍持乐观态度,追高情绪不断发酵。

储备企业:有刚性的轮换需求,部分地区还有一定量的增储计划,因而对价格上涨的容忍度较高。据了解,为避免出现收粮难的情况发生,部分收储企业已与当地种粮大户签订收购协议,提前锁定粮源。

制粉企业:主要根据自身现有库存状况及麦价走势决定后期收购策略,但对新麦仍存一定程度的刚需。从实地调研情况看,部分规模以上企业已通过在上市前库存建立前置、新麦上市期后置收购需求而规避收购价格峰值。

饲料企业:相对粉企,因其利润空间更大,对麦价上涨接受程度会更高。据调研,资金雄厚的大型饲企前期已建立了3-6个月的库存,后期还将积极通过配资手段委托产区代购代储吸纳粮源。

贸易商:作为整个流通环节中最大的变量,资金、库容均较为充裕,主要以赚取购销差价为目的,对价格上涨接受程度最高。特别是收购许可放开后,对小麦炒作的热情难以估量,容易造成小麦流通的“肠梗阻”,使得阶段性供需趋紧,进而推动麦价非理性上涨,并因此形成越涨越紧、越近越涨的局面。

农户:除少量自留自用外,受收储条件所限,囤粮待涨概率不大,一旦收割将第一时间流入贸易商、经纪人手中。

(三)政策调控料将适时出台,确保麦价在合理区间运行。从去年以来政策面动作看,小麦温和适度上涨符合政府预期。但麦价在囤积居奇、投机炒作的资金操控下大幅背离基本面,扭曲供求关系,不利于市场稳定健康运行,显然违背了政府调控的初衷。在口粮市场,政策面并不缺乏调控筹码。小麦、玉米甚至稻谷可采取多点联动、多措并举的手段:加大储备投放力度,大力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的投机行为,从而稳定市场预期,为过热的麦市降温。

(四)玉米小麦价差的变化,直接影响小麦未来价格走势。纵观去年新麦上市至今不难发现,麦价几次上涨至高点的节点也都是玉米暴涨之时。玉米与小麦的高度替代性致使两者的价格联动性极强,价差只有处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才能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一方价格会随着另一方价格正向变化。目前,新麦价格表现较为强势,但玉米市场行情正处于弱势下跌,预计将一定程度制约麦价的持续上涨。远期看,我国玉米供需缺口短期内难以弥补和扭转,玉米价格仍将长期高于小麦价格,小麦饲用需求量将很大程度取决于未来我国玉米市场的行情走势并直接影响麦价。

目前,我省部分早熟新季小麦已零星上市,国标三等小麦的开秤价格在1.18/斤左右,比去年同期大概高0.09/斤。上市初期,各方主体入市采购意愿普遍较强,加上上量有限、部分基层粮商存在一定的惜售心理,短期内价格料将保持较强走势。受极端雷暴雨天气影响,部分区域新麦质量不容乐观。品质较差而价格不低,性价比总体不高,随着后期新麦上量的不断增加,麦价不排除会出现小幅调整的可能。另外,雨后麦必须经过烘干方能使用,无疑对小麦的品质造成较大影响的同时增加了企业收购的成本。本省小麦进入饲企的数量将较大,尤其不达标无法进入储备企业及粉企的这部分小麦议价能力不高,整体收购价格较低。预计今年我省夏收小麦优质优价的市场效应会充分体现,高质量小麦因其稀缺性而更受市场追捧,品质间价差分化也将更为明显。


版权所有:湖北省粮食行业协会 

电话:027-88874786 027-88924960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中华路34号  备案号:鄂ICP备20006022号-1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4258号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