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行业动态 >>业内资讯 >> 我国粮食生产效益比较低威胁粮食安全
详细内容

我国粮食生产效益比较低威胁粮食安全

时间:2021-05-26     作者:经济日报   阅读

解决粮食生产效益的问题,必须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让供求关系决定粮食价格,使农民种粮能够获得相应收益,从而调动农民使用良种、提高产量、改善质量的积极性。


过去10多年,我国农业连续丰收,粮食产量实现“十七连丰”,粮食产量连续6年超1.3万亿斤,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主要农产品产量增加,品质不断改善,为满足消费需求、稳定市场价格,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总体来看,现阶段我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今后一段时期,保障粮食安全需要继续调动农民的粮食生产积极性,实现粮食生产可持续增长。


真正实现粮食安全,满足国民对粮食的基本消费需求,关键在于能把潜在生产能力变成现实的粮食产量。这取决于农民生产粮食积极性和粮食生产效益的高低。当前,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威胁的是粮食生产效益比较低。


粮食生产效益低,粮价上不去是一个重要原因。要增加效益,理应提高粮价。我国人多地少,仅仅依靠国内资源,主要农产品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进口是必然的。为了减少对国际市场的过分依赖,争取战略主动,需要保证农产品一定的自给率,考虑到国内不同行业收入的巨大差异,国内农产品价格提升是应当的。以日本为例,日本本国产的大米价格折算成人民币最便宜的一斤6元,普通大米在12元左右,其价格是我国大米的4倍,而国际大米均价是1.7元,日本大米价格约是世界大米价格的7倍。我国要想保持一定的粮食自给率,国内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并不异常。此外,对农民具有直接指引作用的粮食最低收购价,自2016年以来一直处于逐年下调的态势,这对农民种粮积极性产生一定影响。


当前,一谈到粮价,总有一种担心,怕粮食价格上涨会引发通货膨胀,导致经济过热。其实,粮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并没有必然关系。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流通中的货币增加了,就会导致各种商品名义价格普遍上升。从逻辑上讲,通货膨胀可以导致粮价大幅上涨;但不能说,粮价上升就会引发通货膨胀。


事实上,市场粮价合理波动是正常的,这反映了供求关系的变化。供给和消费需求的变化,都会引起价格的变化。粮食价格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升降是种常态。在用工成本上升、水电价格等上涨的情况下,保持粮价稳定,结果就是农民收益的减少,难以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过去实行粮食省长负责制,现在实行的是地方党政同责,这有助于地方党政领导重视粮食生产,也有利于增加地方财政投入,改善粮食生产条件,对发展粮食生产是有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民才是粮食生产的真正主体,种不种粮食要看农民的选择。而农民关心的是种粮食能否得到可接受的收益。


因此,我国确保粮食安全应遵循市场逻辑,充分发挥市场对粮食种植的调节作用,而不能完全简单依靠政府行政命令。粮食价格合理上涨,一方面可以调动农民增加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引导消费者自觉减少粮食浪费,降低对粮食需求。(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黄延信)


版权所有:湖北省粮食行业协会 

电话:027-88874786 027-88924960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中华路34号  备案号:鄂ICP备20006022号-1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4258号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