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品牌建设 >>市场行情 >> 武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2021年年度交易分析报告
详细内容

武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2021年年度交易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这一年,我国粮食产量再获丰收。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657亿斤,比上年增产267亿斤,连续七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连续18年丰收。这一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多个重要涉粮政策文件,《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修订实施,“大国储备” 和“天下粮仓”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继续实施,10月14日,国家发改委公布2022年国标三等小麦最低收购价为1.15元/斤,每斤同比提高0.02元,10月底、11月初,中晚籼稻6个主产省相继启动托市收购,启动时间节点早于上年,启动范围广于上年。这一年,国内粮食市场继续保持供应充足、运行平稳的态势,国家宏观调控功能有效发挥。
2021年,武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成交各类粮油286.14万吨,成交金额71.67亿元,充分发挥保供稳价作用,落实粮食安全责任,保障政策性粮食顺利出库,确保政策性粮食形成有效供给。按粮权性质划分,国家政策性粮油成交190.77万吨,成交金额44.5亿元;在鄂中央储备粮成交5.93万吨,成交金额1.51亿元,比上年增长3.5倍;地方政策性粮油成交83.35万吨,成交金额22.78亿元;学习湖州“空仓拍卖”模式,成功探索“以购竞销”和“以销竞购”双向竞价交易,以轮换价差作为竞拍依据,既减少储备企业轮换风险,又以公开竞价方式确定竞得主体,为加工企业提供稳定粮源;竞价采购成交5.77万吨,成交金额2.79亿元;贸易粮成交0.32万吨,成交金额0.09亿元。按粮食品种划分,稻谷成交191.15万吨;小麦成交91.66万吨;菜籽油成交 2.01万吨;大豆油成交1.2万吨;玉米成交0.12万吨 

二、中晚籼稻市场行情与政策性交易


(一)从市场情况来看,新稻市场购销僵持,下游需求疲软,“脉冲式”波动增加。
一是价格高开低走再回稳,地区和品种走势差异明显。2021年湖北“两优”系列稻谷开秤价格区间普遍在2640-2700元/吨,与上年持平。随中晚籼稻大量上市,储备企业陆续调低了价格,收购价格2600-2620元/吨,加工企业收购毛粮价格2540-2580元/吨。同时,地区和品种走势分化。分地区看,松滋、公安、阳新、鄂州、广水等地跌到托市价格下方;分品种看,优质优价仍然明显,“黄华占”等优质稻价格2700-2760元/吨,部分按订单生产的丝苗稻谷价格在3200元/吨以上。11月初根据发改委监测,全省中晚籼稻平均市场价格在2550元/吨左右,低于托市价。11月3日,我省部分地区启动中晚籼稻托市,市场信心提振,叠加相关舆情影响,市场走货增加,中晚籼稻收购价格很快回升至托市价格上方。“两优”系列至12月底基本稳定在2600元/吨上下,较上年同期下降200元/吨。
二是新稻市场购销较为僵持,多元主体入市收购谨慎。2021年收购期间,由于稻谷丰产,临近安徽、湖南等籼稻主产区与我省收购价价差不大,同时采取网上招标采购的企业增加,现场采购量减少,如上年般多方购粮主体到我省抢粮的局面并未重演。省内储备企业按计划轮入,部分还收购了轮换备用粮;年初企业购买政策性稻谷较多,稻谷商业库存处于高位,加上上年米企建库成本较高,下游大米走货疲软,米价同比下降,企业收购较为谨慎,多半以销定购、随购随销;中晚籼稻收购价格同比下降200元/吨,种子、化肥、机耕等生产成本上涨,种粮收益下降,农民存在惜售心理;煤炭烘干成本上涨,烘干坊等中间主体也存在持粮观望心理。
三是下游需求疲软,“脉冲式”波动增加。近两年,因疫情、舆情等因素影响短期集中购买增加,造成“脉冲式”市场冲击,这种市场的临时性变化对粮食保供稳价提出了新的要求。2021年春节前夕及8月上旬受疫情、11月初受舆情影响,省内出现了居民提前购买现象,各渠道备货增加,但消费需求前置也打乱了正常的销售节奏,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米企则面临大米走货不旺、开工率下滑等问题。在经历了年初的恐慌性采购后,米企面对8月及11月的两次走量增加较为理性,并未再次引起大规模的原粮采购。由于稻谷收购价格下降、下游大米需求疲软,目前省内“两优”大米出厂价3700-3800元/吨,比上年同期4010-4100元/吨下降400-500元/吨。
(二)从交易情况来看,2021年我省政策性中晚籼稻量减价增,年份较近的稻谷受欢迎,国储稻谷交易高度集中,地储稻谷轮出时间同比延后,轮换节奏拉长。
一是政策性中晚籼稻成交量下降,成交均价上涨。2021年,我省共成交政策性中晚籼稻154.37万吨,同比减少85.59万吨;其中,国储成交87.13万吨,同比减少75.61万吨,成交均价2650元/吨,同比上涨218元/吨;地储成交59万吨,同比减少18.21万吨,成交均价2596元/吨,同比上涨109元/吨。
国储稻谷价格比地储上涨幅度更大,是因为国储大量轮出时间在年初,当时省内“两优”市场均价在2800元/吨,政策性稻谷交易价格水涨船高,而地储大量轮出在年中,交易价格已随市场价格走弱。
二是从成交比率看,年份近的稻谷受欢迎。国储交易中,2019年产中晚籼稻成交比率超过70%,2018、2017产中晚籼稻成交比率分别为48.92%、1.54%,地储交易中,2020年产中晚籼稻比率为73.94%,2017-2019年产稻谷成交比率均在50%上下。
三是国储稻谷交易高度集中在1-2月,地储交易集中在7-8月。

 2021年春节前,部分地区散发疫情,各地呼吁就地过年,销区大米消费增加,各渠道备货积极,省内米企紧急补充库存,加大了政策性粮源购买,国储成交迅速放大,1-2月共成交稻谷75.44万吨,占全年总成交的86.59%。地储虽然在春节后加快了轮换节奏,但节日效应已过,同时疫情防控得当,居民囤货需求减少,交易热度显著降低。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年初竞拍的托市粮源缓慢消化,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地储稻谷轮出时间同比延后,轮换节奏拉长。2021年4-6月,地储共成交各类稻谷18.42万吨,同比减少18.27万吨,到7-8月新季中晚籼稻上市前,市场粮源青黄不接时成交量才有所放大,共成交各类稻谷29.04万吨,同比增加12.01万吨;9-12月成交各类稻谷12.57万吨,同比增加9.32万吨。
(三)后市展望
2021年国内稻谷市场价格重心整体下降,需求疲软以及供给充足制约市场行情走势,主产区新季稻谷托市收购启动范围较上年明显扩大。展望2022年,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从供给端看,2021年我国稻谷生产再获丰收,产量连续11年保持在2亿吨以上,供给充裕有保障。2021年全国稻谷产量22635万吨,增加100万吨,增长2.7%。进口稻谷及大米496万吨,同比增长68.7%。近期,市场主体对后市看涨预期并不高,部分中间商、种粮大户持粮待涨心理减弱,趁2022年春节前大米需求相对较好的机会出售稻谷的意愿提升,市场供应压力加大。
从需求端看,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于2022年1月发布的《食用谷物市场供需状况月报》,预计2021/2022年度国内稻谷总消费20684万吨,比上年度减少348万吨,减幅1.65%。其中,食用消费15800万吨,比上年度减少50万吨,减幅0.32%。2021/2022年度国家将继续加大稻谷去库存力度,部分不宜存稻谷进入饲料消费领域,年度饲用消费仍处于历史高位,1月份预计稻谷饲料消费及损耗3050万吨,比上年度减少300万吨,减幅8.96%;工业消费1700万吨,与上年度持平。
从政策端看,每年2月前后国家将公布当年的最低收购价,即2022年春节假期结束后就将进入政策发布关键期。据2022年1月20日农业农村部消息,2022年将把农民增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实政策促增收,重点是适当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据此,2022年稻谷最低收购将很有可能适当上调,市场信心将进一步提振。
总的来看,2022年稻谷仍将维持供大于需的格局。当前市场存在一定的节前集中售粮压力,春节后,随着需求减弱、托市结束以及地方储备稻谷轮换逐步启动,市场可能会有所走弱,而部分惜售农民受储存条件的限制最迟将在4月份天气回暖前出售余粮。建议储备企业把握节奏、择机轮出。此外也需注意,目前省内中晚籼稻市场价格略高于托市价格或与之持平,受2021年稻谷生产成本同比提高等因素限制,大幅下行的风险不大,且2021年中晚籼稻价格相较小麦、玉米乃至早籼稻等品种而言,种粮性价比降低,省内部分农民可能“水改旱”,因此不必过于看低稻谷后市行情。建议加工企业逢低建立库存,以防市场行情“前抑后扬”。

三、小麦市场行情与政策性交易


(一)从市场情况来看,受玉米价格带动,部分地区新麦质量较差以及疫情等相关影响,2021年小麦市场热度较高。
一是小麦价格上涨。2021年年底,省内粉企小麦收购价在2900-2960元/吨上下,较上年同期2500-2520元/吨上涨15-17%。分阶段来看,经历了三重上涨:(1)2021年春节前,玉米价格较高带动小麦价格上涨。荆州小麦价格由2020年12月末的2400-2440元/吨涨至2520-2540元/吨,当地饲料厂收小麦到厂价2600元/吨。(2)5-7月新麦上市,价格高开高走。省内新麦开秤价格在2400元/吨以上,同比高出200元/吨,大量上市后,走势出现分化,质差小麦流向饲料、工业用途,合格小麦受市场追捧,价格高走,部分面粉厂收国标三等以上小麦挂牌2520元/吨,到货量少。至7月底,荆州粉企收河南邓州小麦毛粮到厂价2540元/吨。(3)10月以来,市场合格粮源减少,粉企提价收购,玉米价格触底回升,饲料需求有所增加,叠加托市小麦短暂投放引发市场看涨预期,小麦价格走高。10月面粉企业收购价格在2700元/吨,至12月底,省内粉企收购河南驻马店、许昌等地毛粮到厂价格2900元/吨以上,部分企业停收。
二是市场购销活跃。储备企业存在刚性轮换任务,提前锁定粮源;面粉企业、饲料企业看好后市,有备无患的心理预期增加,收购需求旺盛;中间商因2021年年初政策性小麦交易规则修改后被限制参与托市小麦交易,积极寻找市场粮源。伴随小麦价格重心上移,市场购销活跃,形成“找钱找库找粮源,外行内行皆入行”格局。夏粮收购期间,由于市场价格高于托市价,没有启动小麦托市收购,全部为市场化收购,这在近年来也是首次。
三是挺价主体转变。2021年小麦市场价格与玉米行情关联性强。上半年饲用需求增加,饲料企业抬价,面粉企业被动跟涨。2021年伊始,北方玉米产区多地散发疫情,玉米价格走高,省内饲料厂积极寻求小麦替代,收购到厂价在2600-2640元/吨,比面粉厂收购价高出100元/吨左右,即使如此,对比玉米价格仍存在较大提价空间。由于饲料替代需求引发上涨,普通小麦涨幅高于优质小麦,部分面粉企业、贸易商表示2021年新麦定价话语权在饲料厂而不在面粉厂。下半年玉米价格回落,饲料企业需求减弱,小麦合格粮源减少,面粉企业维持高价。一方面,新麦上市后,湖北、豫南、皖南部分新麦质量不佳,河南暴雨导致雨前麦品质变差,经市场消化后适用于面条加工的优质硬质麦粮源减少,叠加年中德尔塔、年尾奥密克戎等变异毒株传入国内,10月后面粉企业为获取优质粮源维持市场收购价格逐步走高,12月底外采河南优质硬质麦到厂价达到2960元/吨。另一方面,5-9月,玉米市场库存余粮抛压增大,同时进口玉米到港量增加,叠加丰产预期,玉米期现价格大幅回落,重回小麦价格以下,小麦饲料替代需求减弱。10-11月初,受新季玉米上市推迟、流通中的陈玉米减少、煤炭外运抢占运力资源运费上涨以及东北降雪冻雨天气导致物流受阻等因素影响,省内玉米到厂价回升至与小麦价格基本持平,但饲企反映以执行前期订单价格为主,并未加大小麦粮源购买。随天气情况好转,东北新粮集中大量上市,玉米价格收购价逐步回落,2021年底小麦价格维持高位,对饲企而言性价比减弱。
(二)从交易情况来看,2021年我省政策性小麦成交比率高,价格上涨,不同主体竞拍诉求不同,成交时段高度集中。
一是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2021年以来,国家数次调整拍卖交易规则,通过限制交易主体、上调交易保证金、限制购买量、缩短货款支付期限、加快出库进度、打击囤积居奇转手倒卖行为等方式,加大宏观政策的精准调控力度,维持小麦价格合理运行。
二是政策性小麦成交比率高,成交均价上涨。2021年我省成交政策性小麦87.11万吨。其中,国储小麦68.13万吨,成交比率89.5%;地储小麦18.97万吨,成交比率57.86%。国储小麦均价2343元/吨,同比上涨30元/吨;地储成交均价2553元/吨,同比上涨295元/吨。均价上涨一是跟随市场价格上涨,二是因为2021年国储小麦拍卖底价上调60元/吨。而地储上涨幅度高于国储,是因为10月份国储投放的不宜存小麦底价较低,拉低了成交均价。

三是不同主体竞拍诉求不同。面粉企业同时存在竞拍年份远的低价小麦降低成本和年份近的质好小麦获取优质粮源的需求,饲料企业依据玉米行情决定是否竞拍小麦进行替代,以参拍低价粮源为主,贸易企业根据市场热度择机拍买。具体表现在,国储投放涵盖了2014-2017、2019-2020年6个年份、宜存和不宜存两个层次的小麦,粉企、饲企积极参与,各年份成交比率都较高;地储主要投放2018-2020年小麦,成交均价高于国储,饲企参拍力度低于粉企;随玉米价格回落,饲企和粉企抢粮现象减弱,下半年我省地储交易中贸易企业参拍明显减少。
四是国储成交量高度集中在1月、10月,地储小麦成交基本集中在1-4月。这一是与市场形势一致,1-4月玉米价格较高引发替代需求,政策性小麦交易成交量明显放大;10月,市场小麦价格整体偏高,面粉企业有购买低价小麦掺混降低成本的需求,新玉米收获时间延迟、到厂价回升,饲料企业也有部分购买陈麦替代的需求。二与投放时间有关。国储陈麦投放从1月持续到5月初新麦上市前,10月短暂拍卖两次,除此之外无投放。地储轮出也主要集中在新麦上市之前,随当年轮换进度逐步完成,新稻上市市场关注重心转移,成交量缩小。


(三)2022年元旦节后小麦竞拍变化
一是市场供应量增加,购买主体趋于理性。2022年1月5日国家政策性小麦交易重启,根据企业反映,当前政策性小麦交易到厂价格与市场价格较为接近,每周50万吨的持续投放也稳定了市场心理预期。与此同时,地方储备轮换也按照计划进行,加大了市场供应。2022年元旦节后,我省地储小麦有序轮出,交易热度呈现下降趋势,根据2022年1月10-14日小麦交易结果,成交比率73.25%,环比下降25.18%,成交价格2816元/吨,环比下降136元/吨,最高价全面回落,在2810-2850元/吨之间。
二是节日需求和保供需求并存,面粉企业竞拍积极。元旦节后,我省1月4日地储小麦首拍引发市场关注,最高价达到3030元/吨,较竞价底价溢价231元/吨,截至1月18日,我省地储小麦共轮出11.89万吨,成交比率86.52%,成交均价2921元/吨,面粉企业成为购买主力军。据了解,临近春节,企业备货量增加,我省地储轮出小麦为当前市场较为稀缺的优质硬质麦,适应加工需求,粉企购买意愿较强。同时,目前河南许昌、周口等地局部发生疫情,使得我省前期以外采相关地区粮源为主的粉企,为防止后期出现疫情管控、运输困难的情况,加大了省内政策性粮源的购买。此外,疫情也推动了靠襄阳较近的南阳、唐河一带的河南粉企购买我省地储小麦。
三是小麦玉米价差缩小,饲料企业参拍力度明显减弱。2022年国储小麦重启拍卖仅限面粉企业参与,我省地储交易中无此限制。但实际上,在元旦后第一周的地储小麦交易中仅有2家饲企少量参买,此后两周无饲料企业交易。饲料企业参拍力度明显减弱主要是当前小麦对玉米的替代优势减弱,同时冬季处于水产淡季,小麦饲用需求减小。
(四)后市展望
当前小麦价格较高,市场对后市也存在较强的看多预期,但高位之下小麦继续上涨缺乏动力。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政策性小麦交易中,中央储备小麦轮出成交率下滑、流拍情况增加,我省地储小麦交易中民营粉企竞拍积极,但大型国企、集团性企业态度谨慎,参拍较少。目前看来,影响小麦后市的几个因素有:
从供给端看,2021年小麦产量、进口增长,库存充裕,口粮供应有保障。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我国小麦产量13695万吨,增长2.0%,国家库存充裕,小麦库存可以满足1年半的消费需求,企业商品库存同比增长50%以上。进口同比增加,根据海关数据,2021年1-12月我国累计进口小麦977万吨,同比增长16.6%。
从需求端看,面粉走货不旺,饲用需求预计减弱。2021年,省内粉企普遍反映用粮成本上升,但面粉消费疲软,终端粉价上涨与麦价上涨并不同步。临近春节,企业走量略有增加,但终端粉价稳定,部分还有下调以保市场。根据武汉市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报价,2022以来近半个月标准粉批发价格稳定在3360元/吨,精制粉价格近日由3840元/吨下调至3760元/吨。饲用替代方面,随玉米小麦价差缩小,进口大麦等谷物替代数量持续增加,小麦饲用替代需求将减少。
从生长端看,新麦产情将是2022年小麦市场最大不确定性因素。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22年保夏粮小麦丰收春季管理技术意见》,目前主产区小麦正处于越冬期。从田间调查和专家会商看,全国小麦越冬期弱苗比例是近年来最高的一年,但土壤墒情普遍较好,冬前气温总体偏高,苗情转化持续向好。
从关联品种看,玉米产量增、进口增,同时预计饲用消费增速放缓。2021年,我国玉米产量为27255万吨,增长4.6%,累计进口2835万吨,同比增长152.2%。此外,当前生猪、肉禽养殖利润不佳,行业进入去产能阶段,饲料需求整体下降。农业农村部《2022年1月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预计2021/22年度玉米饲用消费增速放缓。
总的来看,目前小麦市场价格高位稳定,整体供应充足,下游面粉需求疲软,其关联品种玉米供需持续改善,售粮进度同比偏慢,预计短期内玉米市场余粮压力增大,小麦的饲用替代需求也将进一步减弱。针对当前市场较为一致的看多预期,建议:一是国家继续投放政策性小麦稳定市场预期,目前新规仅限面粉企业进行参买,由于面粉企业对年份较远的粮源需求有限,适当时可分宜存、不宜存专场进行拍卖,对小麦的面粉加工需求和饲用粮替代需求进行分流。二是加强市场监测和舆情预警,尤其是针对2021年主产区冬小麦受异常天气影响,秋播普遍较晚,曾引发市场担忧等问题加强监测预警,以防2022年新麦收获期间市场炒作行为。三是各类持粮主体不宜过分追高,抓住阶段性机会的同时也需加强底线思维,即小麦作为主要口粮品种,始终处于国家宏观调控之下,必然有其合理价值区间。

四、油脂市场行情与政策性交易


(一)从市场情况来看,2021年国内油脂价格整体震荡上行。我国油脂市场对外关联度较大,2021年国内油脂价格跟随国际价格上涨,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1-3月国内油脂受库存偏低、进口大豆到港量偏少等因素影响价格上行,豆油价格突破万元大关,菜籽油最高达到11800元/吨高位。(2)5月,“五一”期间豆类外盘油脂价格大幅上涨,节后,豆油棕榈油菜籽油期货补涨,期货行情提振,豆油棕榈油菜籽油现货跟盘上涨。(3)10月后,国内油脂价格继续上涨。菜油2201 合约涨至12820 元/吨附近,环比上涨1195元/吨,涨幅为10.27%。主要是国内菜籽供应整体处于下降趋势,加拿大菜籽减产进口量下降,而豆油受部分地区限电政策影响开机率下降,供应减少,叠加11月初相关舆论消息影响,需求量增加,支撑价格上涨。
(二)从交易情况来看,我省油脂类品种均为“以购竞销”双向竞价交易模式成交,成交量增加,成交均价上行。

从成交数量上看,数量增加,大豆油增加量超过菜籽油。成交菜籽油19460吨,同比增加6850吨;成交大豆油12000吨,同比增加7000吨。
从成交价格上看,均价上行,大豆油涨幅超过菜籽油。菜籽油成交均价11021元/吨,同比上涨2994元/吨,增幅37.3%;大豆油成交均价9650元/吨,同比上涨3150元/吨,增幅48.46%。
(三)后市展望
2021年国内油脂价格整体震荡上行,临近2022年春节,市场反映油脂需求不如常年,主要是受到疫情以及2021年11月初相关舆论影响导致居民提前购买的原因。
展望2022年,农业农村部预测2021/22年度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2966万吨,消费量3634万吨,预计国内油脂市场仍将保持高位宽幅震荡格局。分品种看,菜籽油方面,我国菜籽、菜油供应相对宽松,部分需求被其他油脂类品种代替,但受2021年加拿大菜籽减产影响,在其新季油菜籽收获之前,我国油菜籽进口量预计减少,短期内整体价格预计维持相对高位。大豆油方面,2021年我国大豆减产,产需偏紧,而“拉尼娜”现象造成目前正处于生长关键期的南美大豆出现减产预期,市场情绪可能推动价格上行。

图片
 信息来源:武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


版权所有:湖北省粮食行业协会 

电话:027-88874786 027-88924960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中华路34号  备案号:鄂ICP备20006022号-1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4258号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