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行业动态 >>业内资讯 >> “绿色优储”助力高质量节粮减损
详细内容

“绿色优储”助力高质量节粮减损

时间:2022-02-14     【转载】   来自:2022年第2期《中国粮食经济》   阅读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通过不断规范仓储管理,有效改善仓储设施条件,进一步提升仓储科技应用水平,储备粮库基本实现储粮周期内自然损耗控制在0.2%以内,综合损耗降至1%以下。这不仅低于世界谷物储藏损耗平均水平,也好于国内其他环节的粮食损失情况,是率先量化且可控的损耗指标。

中办国办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明确了减少粮食损失浪费的任务,对做好粮食仓储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随着人们生产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农户和居民存粮相对较少,我国大部分储粮为仓储形态,主要是政府储备和政策性粮食,保管体量巨大。做好仓储环节的节粮减损,意义重大。围绕“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主题,粮食仓储将坚持“绿色优储”方向,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大力开展“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持续推动全链条节粮减损,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升级储备粮仓,强化仓储性能和储藏功效。近些年来,我国建成一大批高大平房仓、浅圆仓等现代化仓型用于粮食储备,推广“四合一”技术(粮情测控、机械通风、谷物冷却、环流熏蒸),有效降低了储粮损失,延缓品质下降。下一步,可通过开展“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提高仓储设施建设水平,改造一批条件较好的仓房,促进布局和结构优化,进一步提升仓房的气密、隔热、防水等性能,适配绿色先进储粮技术,发挥低温准低温储藏功效,强化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确保储粮安全。
发展绿色储粮,因地制宜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以“四合一”技术为基础,我国多地开展了绿色储粮实践,如四川的浅层地能低温储粮、浙江的恒准低温加气调储粮等,取得了良好的储藏效果和经济效益。结合储粮生态区理论,我国北方地区利用自然低温条件加内环流控温、中部地区综合防治害虫加空调控温、南方地区综合控温加气调杀虫抑虫的技术应用大体格局日渐清晰。绿色储粮使粮食在储存期间控耗保质更有技术保障,有利于保持储粮的新鲜度,维护其营养成分和食用品质,同时还可减少化学药剂使用,改善仓储作业环境。
运用信息技术,发展智能化粮情测控系统。粮堆是相对封闭环境下的复合生态体,常规粮情检测侧重粮温、仓温,并不能全面、精准把握粮情。“十四五”期间,国家有关部门将引导科研机构深入研究粮堆生态的温、湿、热、生物变化规律和相互联系,探索多样传感器技术支持下的多参数、多功能粮情测控,加强相关数据分析,引入算法模型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智能粮情系统,实现精密感知和应对粮情变化,自动高效处理异常粮情,不断优化储粮技术应用。基于粮库仓储智能化,逐步丰富平台预警、动态监测、远程诊断等功能。
盯紧薄弱环节,减少抛撒遗落和储存隐患。进一步推动散粮装卸和进出仓技术、装备升级,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优化粮食从入库到入仓、从出仓到出库之间的流程设计,减少库内搬倒等环节的粮食抛撒遗落,加强与库外粮食物流衔接。发挥产后服务中心作用,强化清杂、除尘功能,及时对收获后粮食烘干降水,鼓励在产后环节升级实现烘干、清理、降尘、杀虫一站式服务,尽量做到净粮入库进仓储存,减少仓外临时存放。粮食入仓要避免高水分或杂质积聚导致虫霉发生、损耗增加、质量降低等不利影响,做到颗粒归仓、入仓必安。
分类分级管理,提高粮仓使用的质量效能。随着粮食仓储专业化和精细化程度提高,作为粮食储存的基本场所和载体,粮仓及其功能用途、技术配置也在不断分化,储备、收纳、中转、备料等用仓需求不一,要避免因仓型错配错用造成仓储资源低效、危及粮食储存安全。为提高用仓质量,精准有效、分仓施策指导做好仓储保管工作,减少储粮损失损耗,有关方面正在制订粮仓分类分级标准,划分储藏功效类别和技术工艺层级,以此评估粮仓性能、找准用途定位、匹配保管措施。同时,在提升储备仓性能功效的基础上,推广控温储藏、智能仓储、绿色综合防治储粮害虫等,不断提升仓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强化品质导向,提出粮食仓储保管更高要求。要以高品质为落脚点,树立“绿色优储”的高质量发展导向,从注重数量减损到数量质量并重,树立保质保鲜也是节粮减损的意识,丰富节粮减损的内涵。研究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品质检测指标和流程,探索开展“绿色优储”品质认证,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让群众吃得放心、吃得营养健康。梳理储存品质结果与储存保管过程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在仓储环节为实现“绿色优储”应采取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条件,做到节粮减损、提质增效的过程与结果双控。


版权所有:湖北省粮食行业协会 

电话:027-88874786 027-88924960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中华路34号  备案号:鄂ICP备20006022号-1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4258号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