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行业动态 >>行业部门 >> 水稻育种专家朱仁山:扎根沃土,托起种业“中国芯”
详细内容

水稻育种专家朱仁山:扎根沃土,托起种业“中国芯”

时间:2022-09-29     【转载】   来自:湖北日报

640.jpg

朱仁山在试验田里观察水稻长势(受访者供图)

秋风起,稻谷香。9月19日,在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鄂州试验基地,今年5月上旬试种的130多亩杂交水稻已成熟。

“这一穗有500多粒。”在品种展示区,武汉大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朱仁山摘下一株稻穗,放在手中仔细查看,长长的稻秆上,稻粒颗颗饱满。随后,他面露喜色地打电话给工作人员:“鄂州基地可以准备选种、收种了。”

“在今年的高温下,有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朱仁山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不久前,红莲型杂交水稻罗田制种示范基地制种喜获丰收,鄂州基地也即将开始选种。这里展示的红莲型杂交水稻“珞红优1564”及两系杂交水稻“易两优311”等品种,经历了炎炎夏日的“烤验”,验证了其耐高温特性,预计结实率达80%以上,亩产可达到700多公斤。

十年耕耘,攻下“搞不成”的难题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红莲型杂交水稻是已故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朱英国团队的原创科研成果,与我国的野败型、日本的包台型一起被国际公认为杂交水稻的三大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具有耐高温、适应性广、产量高、米质优等显著优势。

18岁时,朱仁山就在朱英国的带领下,走上了红莲型杂交水稻育种科研之路,如今,55岁的他研究杂交水稻已近40年。其中,一项曾被权威专家“判死刑”的技术,被朱仁山硬攻了下来。

杂交水稻的生产需年年制种,繁殖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从而构成一个相互配套、缺一不可的繁育体系。但当时的研究发现,在红莲型杂交水稻的繁育过程中,生产出来的种子总是难以达到国家用种纯度标准。有权威专家曾解释,这是因为红莲型不育系细胞质中存在微效恢复基因,导致不育系“不纯”,这是阻碍红莲型杂交水稻大规模繁殖的“绊脚石”。

在朱英国的鼓励下,“不信邪”的朱仁山对这个“搞不成”的难题展开了攻关。

经过反复研究,朱仁山发现,野败型的提纯技术并不能直接应用到红莲型杂交水稻上。在近十年的深入探索中,他带领团队研究出红莲型杂交水稻独有的提纯技术,建立了亲本提纯繁殖体系,使红莲不育系大面积繁殖纯度达到99.96%以上,为红莲型杂交水稻实现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朱仁山不仅带领团队深挖“红莲”这座宝藏,取得重大突破,而且在两系杂交稻的研发育种方面也取得重大进展,成功选育出富硒低镉、耐高温、抗褐飞虱和抗稻瘟病的红莲型不育系和两系杂交稻新材料、新品种,参与创办了遥感表型组学杂交水稻精准育种实验室,试验出了一批可实现水稻父母本同期机械直播制种组合。

“有同行曾经对我说,你们运气真好,遇上了‘红莲’这个品系。但就像袁隆平院士所说的,‘只要大方向是对的,不是死胡同,你坚持下去,就会到达光明的彼岸’。”一路走来,朱仁山对红莲型杂交水稻的研究一直充满热情,“功夫不负有心人,如果你不往这里想、不往这里做,怎么知道能不能成功呢?”

培育“金种”,“红莲”香飘海内外

1972年,朱英国和科研人员用海南岛的“红芒”野生稻作母本,与几十个常规稻种杂交,历经反复试验筛选,发现其与常规稻种“莲塘早”杂交多次的后代种质非常好,于是,“红莲”第一代诞生。红莲型杂交水稻的成功选育,夯实了中国人“吃得饱、吃得好”的基础。

2017年,朱英国去世后,朱仁山继承衣钵,继续攻克“吃得好、吃得安全健康”的难题。

褐飞虱是我国和其他亚洲国家水稻生产中发生面积最广、危害最重的害虫。朱仁山与团队结合运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让“易两优311”获得了抗稻瘟病、抗褐飞虱的优良特性,该品种的选育不仅避免了病虫害带来的毁灭性减产甚至绝收的风险,也解决了传统化学药剂过量使用带来的农药超标问题,而且产量还能增加10%以上,2023年将在湖北推广种植30万亩以上。

“康稻1号”“康稻2号”是朱仁山团队首创,具有产量高、低镉吸收的特点,可以有效解决当前水稻受镉污染问题。此外,新培育出的耐盐红莲型水稻品种“科珞优108”,即将在盐碱滩地大面积推广应用。我国现有盐碱地高达1.75亿亩,约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10%,如果以盐碱地亩产500公斤计,可创造1000亿元的经济价值。

在武汉大学的积极推进下,红莲型杂交水稻的科研合作扩大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9年,武汉大学与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共同成立了“中巴红莲型杂交水稻联合研究中心”,并聘任朱仁山为中心负责人。为更好地将自己在杂交水稻方面的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到国内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朱仁山教授发起设立了武汉衍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在罗田自主建设了红莲型杂交水稻制种示范基地。目前,红莲型杂交水稻已在巴基斯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越南和缅甸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功注册推广,国内外累计推广面积超过4.5亿亩,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过90亿元。

“粮食安全要靠自己!”朱仁山说,“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围绕杂交水稻的品种选育不断创新,为14亿中国人‘端稳饭碗、吃得更好’贡献力量的同时,也在努力惠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版权所有:湖北省粮食行业协会 

电话:027-88874786 027-88924960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中华路34号  备案号:鄂ICP备20006022号-1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4258号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