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行业动态 >>行业部门 >> “抢时间就是稳饭碗!”——荆楚早稻田里讲述丰收故事
详细内容

“抢时间就是稳饭碗!”——荆楚早稻田里讲述丰收故事

时间:2023-07-24     【转载】   来自:湖北日报

7月20日,“全国水稻第一县”监利趁晴抢收早稻。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任勇 摄)

【编者按】生机勃勃的盛夏,孕育着丰收和希望。

但这个季节也是任性的,天气就像小孩一样,说变就变。眼下,荆楚大地开启“抢时间就是稳饭碗”的农忙模式,人机齐上,早稻进仓,晚稻插秧。

农情调度显示,截至7月22日,全省收获早稻171.8万亩、进度88%;播栽晚稻149.5万亩,占意向面积的68.9%。

“双抢”时节,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探访早稻主产区,采访金色稻田里的丰收故事。

监利早稻丰收,农民喜笑颜开。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任勇 摄)

监利:早稻飘香 农机收割减损忙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澍森

夏日炎炎,已是监利市早稻收割时节。7月20日,当地金草帽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旁的一处稻田里,4台收割机一字排开,依次跑个来回,在绿油油的“地毯”上掀起阵阵热浪,引得不少村民驻足观看。

原来,这是由监利市农业农村局、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水稻机收减损大比武。4名参赛选手分别驾驶自己的收割机,在保证早稻留茬高度不低于18厘米的情况下,进行相同面积的收割作业。随后,裁判在每位选手的负责区内随机选取3处约1平方米面积大小的区域,收集其中剩余的水稻,通过比对农机收割后的早稻量,结合水分等因素,计算得出机收损耗率。最终,选手们不负众望,机收损耗率均在1%以下。

“成为专业农机手后,再也不用外出打工了!”刚比赛完的本地选手程涛告诉记者,农机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种地方式,也改善了他的生活。

在成为全职农机手前,程涛曾常年在外打工,只能依靠妻子照顾两个孩子,在家赚不到钱,在外顾不到家,二者无法兼顾使他不得不陷入两地奔波的困境。2014年,金草帽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程涛果断辞工回乡,申请加入合作社。凭借着多年驾驶农机的经验,他一举成为合作社里的农机能手,年收入可达十万元以上,“不比在外挣得少。”

金草帽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祖清如数家珍,合作社现有核心基地面积3000亩,各类农机具85台套、集中育秧大棚60个,建有1200平方米的社员农资配送中心,300平方米的智能测土配肥中心,日处理300吨粮食的烘干车间一座,粮食仓库4000平方米、冷库7000平方米,1000平方米的7D功能型菜籽油产地绿色加工示范基地。每年完成育秧机插近1万亩,机耕机整机收面积超5万亩,配方施肥1.6万亩,施用有机肥3.8万亩,统防统治面积3.6万亩,订单烘干粮食超4000万斤。通过“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安排农民就业75人,带动农户亩平增收300元,户平增收2000元以上,同时通过社会化服务、资金入股等方式,实现村集体收入过30万元。

“举行机收减损比赛,也想号召更多村民加入到农业社会化服务中来。”监利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兵坦言。目前,全市农业机械保有量达1.46万台套,农业机械总动力超过177.9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84%,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率89.32%。培养更多操作熟练的专业农机能手,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已成为粮食丰收的关键一环。

京山:“三方”宠爱在一身 优质早稻“俏翻了”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彤

“轰隆隆……”7月19日,京山市雁门口镇谷易兴合作社水稻烘干中心,机械高速运转,工人们卸粮、装粮,一派繁忙景象。

合作社理事长阮力嘴角止不住笑意:“我们的优质早稻米,消费者、米厂、种植户都喜欢,俏翻了!”

长期以来,由于生育期偏短,早稻在产量、口感和米质方面,与中晚稻相比具有先天劣势,处于消费者不爱吃、农民不爱种、米厂不爱收的尴尬境地。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今年,京山市通过新品种试验示范、看禾选种等活动,加大优质高产型早稻新品种推广力度,提高稻米核心竞争力。以阮力种植的500亩“两优287”为例,这个由湖北大学选育的水稻新品种,是我国首个稻谷品质达到国标一级优质稻谷标准的早稻品种,产量高,丰产性好。

京山是我省纬度最靠北的双季稻产区,第二季的晚稻种植易受寒露风影响,遭遇低温冻害,农户习惯尽可能压缩早稻生产时间。

时间紧、任务重!育壮秧,是种好早稻的关键环节。

今年,京山早稻种植面积4.21万亩。该市早动手、早准备,安排专项财政资金,对早稻集中育秧和早稻机插秧服务给予补贴,升级改造工厂化集中育秧基地。同时,加强组织协调,让有条件的村集体租赁给新型经营主体,利用村里的闲置大棚解决育秧用地问题。

“我们社的育秧基地就是局里帮我们协调的。”阮力说,育秧技术含量高、环节烦琐,农户分散劳作强度大,而集中育秧具有省工、省种、省力等特点,且培育出的秧苗健壮、整齐。该合作社不但能满足自用,还可为周边农户提供商品秧苗以及机插秧服务,让乡亲们安心种稻。

秧苗从工厂移栽入大田后,还要施肥、除草、打药,精心呵护。

京山市结合创建国家“优质粮食工程”示范市和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全域发展优质稻种植,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深入人心。

谷易兴合作社的稻田采取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每亩可节肥15%左右,亩产量提高200斤左右。

每到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市农业农村局会及时发布预报和技术要点,合作社利用植保机械,开展统防统治服务。

好米卖好价。凭借良好的大米品质和信用,谷易兴合作社与当地粮食加工企业——京和米业签订了约4000亩优质早稻订单,“今年早稻价格比去年每斤又涨了一毛多。”

下午5点半,合作社理事长阮力又接到米厂催米的电话。

“老阮,下周能把米送过来吧?”“您放心,今天又烘干了30吨,下周如期交货!”

据了解,目前,京山市15家粮食烘干中心、共120余台(套)烘干设备正抓紧作业,确保早稻颗粒归仓。

赤壁:与时间赛跑 10万亩早稻抢收抢烘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崔逾瑜 通讯员 张建设 胡吕良

7月18日,夜色中的村庄,睡得酣畅。在赤壁市车埠镇毕家村,伟鑫粮油加工专业合作社抓紧抢烘最后一批稻谷。

白天新收的稻谷,被倒入吸谷口,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带壳烘干,达到脱水标准,伴着月光倾泻而出。“从7月7日收第一批早稻起,总共收了2000吨。这十台烘干机昼夜不停,湿谷进干稻出,自动完成烘干。”合作社理事长熊伟金身后,一台台烘干机开足马力。当晚10时许,结束了连续12天的烘干作业,设备这才停机。

忙碌的烘干背后,是早稻的丰产丰收。

盛夏七月,赤壁市10万亩早稻陆续成熟,当地农户抢晴收割,收割机在田间轰鸣,与时间赛跑。看着一粒粒饱满的稻谷尽收“囊”中,柳山湖镇腊里山村村民魏伍生脸上爬满笑容。虽已70岁高龄,种粮可难不倒他。“从种到收,只需一个电话,镇里的插秧队、飞防队、收割队立马到田里,啥都不用我操心!”“不操心”的魏伍生去年种了15亩双季稻、12亩中稻,收入七八万元。“今年种的早稻,亩产达1280斤,比去年又高了100斤!”

据柳山湖镇党委副书记李功胜介绍,该镇土壤肥沃,水源充沛,加上田成方、路成行、渠相连,水稻单产全市最高。

早稻增产,价格也上涨。“每斤湿谷1元,最高的达到1.03元,田边现收现卖。”据熊伟金介绍,本地种的圆粒型早稻,整精米率大大提高。加上直链淀粉含量高,适宜做米粉,市场供不应求,粮库上门收购。

又是一个丰收年。据赤壁市农业农村局王立志介绍,好种打好粮,该市累计推广“两优76”“籼早35”等早稻优良品种4.2万亩,通过5家育秧工厂开展代育代插,提高秧苗成活率。每个乡镇新建500亩以上的双季稻示范片,带动双季稻轮作项目5万亩。组建150人的技术专家服务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稻侧深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增产增效技术,推动早稻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无人机飞防全覆盖,每亩降低成本180元以上。“老天也给力,总体有利于早稻生长。”据田间调查结果,早稻亩穗数、每穗粒数均有小幅增长,千粒重与去年持平,预计亩产达374.2公斤,总产3.92万吨。

“收获期天气晴好,早稻全部收完、烘完。”赤壁市农机技术服务中心主任钱鑫表示,该市组织411台收割机,及时将收获的稻谷运到12个粮食烘干中心,确保颗粒归仓。

烘干机停歇,熊伟金可停不下来。眼下,他正忙着安装新购置的4台烘干机,“瞧!大马力、大容量,总共150吨,8月底就能投入使用,为下一季丰收‘磨好枪’!”


版权所有:湖北省粮食行业协会 

电话:027-88874786 027-88924960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中华路34号  备案号:鄂ICP备20006022号-1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4258号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