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行业动态 >>行业部门 >> 田头论“稻”院士点赞武汉多倍体水稻
详细内容

田头论“稻”院士点赞武汉多倍体水稻

时间:2023-10-01     【转载】   来自: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先宏 通讯员 项俊平

“从二倍体到四倍体,武汉多倍体水稻研发团队率先解决了结实率低的难题,成果来之不易。”近日,来汉参加“荆楚院士行”活动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汉中、胡培松等专家学者田头论“稻”,对武汉原创水稻品种——多倍体水稻的大田表现点赞。

院士专家先后来到长江新区大潭育种基地、武汉市农业科学院国家多倍体水稻育种创新基地、武汉多倍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武汉多倍体公司”),现场察看多倍体水稻田间生长情况,了解多倍体水稻育种研发、品种培育、产业开发等工作。

目前,世界上生产应用的水稻均为二倍体。湖北大学生科院蔡得田教授团队,联合武汉多倍体公司、武汉市农科院,经过20多年攻关,在国际上率先创制出高结实率多倍体水稻,开拓出一条多倍体水稻育种的新途径。

“与二倍体水稻不同,多倍体水稻育种基于植物进化原理,将二倍体水稻杂交、加倍而培育成多倍体新品种,其植株高大粗壮,穗大粒大,比二倍体水稻籽粒重60%以上,并具有稻米营养丰富、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等优点。”蔡得田教授介绍。

在国际上70多年的研究历程中,结实率低一直是多倍体水稻育种的最大技术障碍。为尽快打通多倍体水稻育种的“最后一公里”,多倍体水稻研发团队组建由武汉多倍体公司为载体,融合湖北大学、武汉市农科院人才团队进行联合攻关。

武汉多倍体公司先后建立袁隆平院士、谢华安院士和李天来院士工作站,联合全国20多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种业企业组建全国多倍体水稻创新战略联盟,外聘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10多名水稻专家参与多倍体水稻的研发。

2021年,武汉市将多倍体水稻研发列入农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省科技厅也将多倍体水稻研发列入湖北省“十四五”科技规划,省农业农村厅也专项支持多倍体水稻研发。目前,武汉多倍体公司在海南陵水、长江新区武湖农场、武汉农科院北部园区和长江新区大潭基地建有4个育种基地,总面积610亩。其中与武汉市农科院共建的基地,获批农业农村部支持的国家多倍体水稻育种创新基地。

经过多年的努力,蔡得田教授团队攻克了多倍体水稻结实率低的瓶颈,将结实率提升到了80%以上。目前,多倍体水稻已获批国审水稻品种1个,省审水稻品种3个;鉴定了全球第一个多倍体水稻不育系;获批了4项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参与制定了2项地方标准;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5项,美国发明专利3项,荷兰发明专利1项。多个多倍体水稻品系先后在武汉长江新区、湖北沙洋、海南三亚海棠湾和四川成都等地进行示范种植。

2020年12月,以谢华安院士为组长,桂建芳院士和王汉中院士为副组长的7位专家对“多倍体水稻育种理论、关键技术与核心种质创新”项目进行了成果评价,一致认为“该项目科技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武汉多倍体水稻的这一小步,是育种科学上的一大步,代表了国际领先水平。”谢华安院士说,包括多倍体水稻材料在内的两系稻材料、红莲稻材料和优质稻材料,都是武汉农业的闪光点。希望政府继续对多倍体水稻研发提供支持,助力科学家攻克最后难关,培育出高产、优质多倍体水稻新品种。

院士专家们现场指导解答了相关技术问题,品鉴了多倍体水稻米饭和衍生功能食品。表示,将加强与武汉合作,搭建多学科技术攻关平台,共同为种业振兴和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武汉多倍体公司董事长陈柏林披露,从目前选育的一批多倍体水稻品系来看,未来几年,将有多个品种将取得突破性进展。预计明年“Y两优多回14”“汉粳2号”“汉粳631”和“多籼占1号”等4个多倍体水稻相关品种进入示范推广。


版权所有:湖北省粮食行业协会 

电话:027-88874786 027-88924960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中华路34号  备案号:鄂ICP备20006022号-1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4258号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