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论述摘编》(19)

2023-05-24

四、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

10

      富裕农民,就要提高种地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农民务农收入。二〇一二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农业(种植业)的收入比重已降到百分之二十六点六,农业收入对不少农户而言正在变成“副业”。怎么做强农业,让农业有吸引力,确实是个大课题。农业部调查表明,从我国资源禀赋和当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看,一年两熟地区户均耕种五十至六十亩、一年一熟地区户均耕种一百至一百二十亩,就有规模效益。这样农业就有了吸引力,愿意种地的青壮年就会多起来。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3日),习近平《论“三农”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95-96页

11

      像家庭农场这样的新型主体,还有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新生力量,要鼓励发展、大力扶持,使之健康发展。为了解决部分农民家庭因各种原因无人种地问题,不少地方农村采取了土地托管、代种代耕以及建立“土地银行”等措施,保证了地有人种,这些办法都值得总结推广。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要加强信息沟通和服务,使耕种有困难的家庭能及时找到土地流转出路,既避免耕地撂荒,还能获得更多流转收益。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生力军,要积极创新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在建设现代农业中发挥作用。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3日),习近平《论“三农”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96页

12

      发展农业规模经营要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要加强引导,不损害农民权益,不改变土地用途,不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尊重农民意愿,坚持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搞行政瞎指挥。要坚持规模适度,重点支持发展粮食规模化生产。要让农民成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要根据各地基础和条件发展,确定合理的耕地经营规模加以引导,不能片面追求快和大,更不能忽视了经营自家承包耕地的普通农户仍占大多数的基本农情。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既要解决好农业问题也要解决好农民问题》(2014年9月29日),习近平《论“三农”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134-135页

13

      要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农业补贴办法,强化金融服务,提高精准性和效能,着重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新型经营主体聚焦,健全耕地保护补偿、生态效益补偿、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等机制。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2014年12月9日),习近平《论“三农”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138页

14

      要注意完善土地承包法律法规、落实支持粮食生产政策、健全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加强乡镇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推动土地流转规范有序进行,真正激发农民搞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2015年5月),习近平《论“三农”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161页

15

      国家要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增强粮食主产区发展经济和增加财政收入能力,实现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发展和经济实力增强有机统一、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齐头并进。

      在吉林调研时的讲话(2015年7月16日-18日),《人民日报》2015年7月19日

16

      安徽是粮食生产大省,长期以来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要发扬成绩、再接再厉,优化技术措施,落实扶持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着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努力实现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发展和经济实力增强有机统一、农民生产粮食和增加收入齐头并进。

      在安徽调研时的讲话(2016年4月24日-27日),《人民日报》2016年4月28日

17

      我多次强调,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农民的土地不要随便动。农民失去土地,如果在城镇待不住,就容易引发大问题。这在历史上是有过深刻教训的。这是大历史,不是一时一刻可以看明白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要尊重农民意愿和维护农民权益,把选择权交给农民,由农民选择而不是代替农民选择,可以示范和引导,但不搞强迫命令、不刮风、不一刀切。不管怎么改,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

      《在农村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论“三农”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200-201页

18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农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收入。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要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通过发展农村经济、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多种途径增加农民收入,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让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促进农民增收,难点在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在政策上,既要考虑如何保证粮食产量,也要考虑如何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种粮收入,实现农民生产粮食和增加收入齐头并进,不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吃亏,不让种粮大县在财政上吃亏。

      《在农村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论“三农”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203页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电话
  • 留言
  • 位置
  • 会员中心